当前位置: 首页 > 优化营商环境政策 |
打造校地融合“新样本”!我区构建人才联动“新格局”
|
||||||||||
|
||||||||||
打破体制界限,让人才在政府、企业、智库间实现有序顺畅流动,能够最大程度激发人才的内在潜能……近年来,南京市鼓楼区充分发挥省会城市中心城区区位优势及高校院所集聚优势,成立南京市首个主城区“科技镇长团”及“科技专家团”,同步向中科院电工所、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中国药科大学选派科技人才专员,探索“双向挂派”,深入推进校地融合。 科技镇长团:把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到鼓楼来 “挂职赋予了我新的视野、新的认知、新的思维,让我亲眼见证了鼓楼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历练了个人的组织协调、沟通交流和分析研判能力。”南京工业大学数理科学学院物理系党支部书记、副主任朱杰君这样描述自己的挂职感受。作为连任江苏省第十三批、第十四批“科技镇长团”鼓楼团的团员,她挂职担任鼓楼区中央门街道办事处副主任。 平时就是一个闲不下来的人,挂职以后,她更是把工作排得满满当当,深入调研地方,积极走访企业、宣传鼓楼政策优势,大力推进校地融合、校企融合……担任镇长团团员的第一年,她就利用自身资源,为鼓楼区成功引进项目5个。 “有一个项目还是我爱人给介绍的。”可谓一人挂职鼓楼,全家人都成了鼓楼的“粉丝”。朱杰君的先生为支持妻子工作,给她牵线搭桥结识了一位要把企业搬到南京的外地高校老师。 “我就跟他推荐鼓楼的区位、资源,一来二去,对方对这里印象很好。来鼓楼考察,我们镇长团的王丽娟团长更是组织全团成员出面接待,对方被这架势和诚意感动。”最终,这家企业正式落户鼓楼高新区,于今年成功申报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2021年8月,“科技镇长团”鼓楼团成立“同心抗疫志愿团” 南京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王丽娟,连续两年担任江苏省“科技镇长团”鼓楼团团长,与鼓楼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她积极挖掘校友资源,探索让中福在线连环夺宝_中国体彩网手机版app新研机构落户鼓楼,在她的促成下,南京大学资产经营公司落户鼓楼区,每年增加1.2亿元税收。她成功引进了北京国信会视科技公司,该企业在鼓楼投资10亿元建立城轨智慧运维大数据平台(PHM)暨中国轨道交通人工智能大数据模型研发中心,是2020年南京金洽会上的一个亮点项目。 她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对接南京大学苏浙运动场地下停车场项目,该项目建成后将新增1000多个车位,极大缓解老城停车难问题,还将为鼓楼区带来4亿元的固定资产投资支撑。 据介绍,“科技镇长团”鼓楼团多是来自高校一线的教师,虽然人数不多,但在王丽娟团长的带领下,发挥的效用却是几何式的。他们积极利用高校人才资源,与鼓楼区合作举办了多项立足于人才和项目引进方面的活动。首届南京大学“励行杯”全球校友创新创业大赛横跨全球10个国家及地区,共收到来自海内外543个优质校友创业项目,116个项目进入全球总决赛,签约创业项目10个。 自2020年8月成立以来,鼓楼团聚力赋能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成效明显。首批鼓楼团签订合作协议金额达11.11亿元,累计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等各类人才近50人。 ↑2020年10月,“科技镇长团”鼓楼团协办第一届南京大学“励行杯”全球校友创新创业大赛 科技专家团:挂职为我指明了学术研究方向 鼓楼区科教资源得天独厚,仅仅54平方公里的行政区域内,就聚集了20所高等院校、7家省级以上大学科技园、120家科研机构。如何激活资源潜力和内生动力,把科创资源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优势? ↑2021年4月,大连理工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及人工智能研究院赴鼓楼区开展“校地创新合作”专题考察调研 为进一步充实科技人才战线工作力量,鼓楼区在成立“科技镇长团”基础上,同时成立“科技专家团”作为补充。 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学院的高玉琴是鼓楼第二批“科技专家团”成员,她挂职的单位是鼓楼区水务局。让她印象最深的是一次南京下大雨,同事们骑着电动车到处排查城市防洪。工作群凌晨三点消息还在不停闪烁,大家用一夜的辛苦保证了第二天市民出行的安全。“我没有想到基层的工作强度这么大,每天跟战斗似的。”短短几个月的挂职体验,让高玉琴发现,地方基层的工作人员忙碌状态超乎想象,从水务到水利,从财务结算到党务建设,从工程质量管理到督促农民工工资发放,工作量很大。 对地方真实情况的了解,让高玉琴在学校里的研究更有了方向和针对性。她暗下决心,下一个课题就是——用科技手段打造智慧城市的智能水务,让科学研究真正能够减轻一线人员的工作量,提升水务管理的效率。 如何将地方产业发展需求与高校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紧密结合?如何让高校科研成果在地方定向转化?鼓楼区“科技专家团”的成员们也一直在积极寻求答案。 挂职期间,高玉琴尽可能多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资源来推动具体的工作。“局里知道我是做河长制研究的,就安排我做这方面的工作,在技术上实现引领。”为了尽量多给挂职单位解决问题,高玉琴不仅在技术上提供支撑,还在资源上积极争取。她牵头邀请水利厅的专家前来鼓楼区指导工作,并将地方的困难汇报到更高层级的单位。 在她看来,鼓楼区“科技专家团”这种校地交流的方式,有特色而且有效率。“一方面促进地方和高校之间的互动,真正实现优势资源的互换;另一方面让高校的科技人才真正流动起来,思考如何才能助力地方的高质量发展。” “百校对接计划”科技人才专员:做校地合作的桥梁纽带 2019年12月,南京市启动“百校对接计划”,计划用三年时间,分步选派百名干部赴全国百所“双一流”高校和重点科研院所,担任科技人才专员,通过开展驻点对接,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产学研全面合作,推动南京与全国重点高校院所建立稳定而深入的校地合作关系。对此,鼓楼区积极贯彻执行,选派了一批优秀科技人才专员,鼓楼区审计局党组成员宋剑便是其中一员。 “学校资源的挖掘者,政府政策的解读者,高校老师的服务者”——这是宋剑在中国药科大学派驻期间给自己的定位。她一方面,深入挖掘校内资源,拜访学校的各个部门,架设了部门对接的渠道,摸清了学生工作的脉络。另一方面在校内向师生大力宣讲和深入解读“紫金山英才计划”等政策。 基层经济工作经验丰富的宋剑深知企业的迫切需求,她根据鼓楼企业情况,迅速整理了辖区内重点医药研发企业的税收体量、专利数量、技术服务等基本情况,与科技处、学院专家团队组成工作小组,先后对引光医药、知和医药等优质企业进行了走访,将高校教师的科研成果一一呈现给企业,寻找契合点,5个月内,就促成了5项技术合同。 ↑鼓楼区委书记刘军为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设立首批校地融合人才联络站的10家高校院所代表授牌 今年4月,鼓楼区借力“百校对接计划”,与浙江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高校院所联合举办第三届“创赢鼓楼”创新创业大赛。比赛设立“生命健康产业赛”,“海内外人才综合产业赛”,“区块链产业赛”三大赛区,吸引了海内外300余个优质项目报名参赛,充分展示了科技人才专员在校地合作中的桥梁纽带作用,让校地合作的氛围愈发浓厚。 日新月异的鼓楼尊重人才、珍惜人才,全域创新的鼓楼呼唤人才、渴望人才,宜居宜业的鼓楼吸引人才、集聚人才。下一步,鼓楼区将以南京市建设国家级高水平人才平台为契机,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全面释放人才创新创造活力,积极打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为打造“中心城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先行示范区”提供更强更优人才支撑。 |
||||||||||
![]() ![]() |
||||||||||